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引导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程育人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优秀案例,现面向全校师生推介!
课程名称:合唱指挥
课程负责人简介:
邵晓勇,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燕京学者,俄罗斯国家艺术学(Ph.D.)博士、合唱指挥与指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分析、合唱指挥、新社会学。主讲研究生《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合唱指挥》、《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9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先后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1),荣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合唱比赛金奖与指挥奖多次。
案例名称:混声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教学主要内容;
一、艺术本体目标:学习合唱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的4/4拍指挥法及其片段指挥实践,通过学习合唱作品,掌握混声合唱的声音训练基本原则,并通过作品舞台表演实践,充分感受合唱作品结构美、调性美,以及和声美等,提升高校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综合审美能力。
二、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混声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学习,再现方志敏烈士的精神信仰,以及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内涵,把合唱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事实有机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之间的融合衔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思政育人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当代高校学生的“四史”思政教育是落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实践。本课通过《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混声合唱作品的指挥、排练与舞台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入了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思政教学设计:
一、作品教学
1.导入作品真实历史事实与背景史料
通过讲解革命烈士方志敏狱中写《可爱的中国》手稿的过程和方志敏狱中经历,培养学生坚定的党的领导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介绍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创作交响音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的感情表达与创作寄托,体现作曲家对祖国前途命运、民族富强与人民幸福的深切挂念和对祖国“大爱”的深情厚意。
2.对合唱作品艺术诠释的处理概述
作品演唱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表达了对“生我育我的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诠释作品的艺术处理,主要对“演唱速度”与“情绪起伏”、“织体层次”与“音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艺术化分析与讲解,培养学生具备“用情感歌唱”、“用心灵歌唱”的能力,通过排练与演出过程,让学生具备看懂合唱指挥法的能力,同时对乐谱上的各类表情术语有准确的理解与正确的表达。通过对该合唱作品艺术表现的细节处理讲解,充分展现作品中蕴含的对“祖国母亲”强烈深厚的赞美之情,表达演唱者真挚、深厚的“爱国情怀”。
指挥法教学照片
二、舞台实践
通过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探索产教融合育人途径。积极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合唱协会新年合唱音乐会、第26届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等活动,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表现,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宣传和弘扬爱国精神。
排练与演出剧照
三、课后作业
在分析、指挥以及舞台实践混声合唱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之后,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发放“分声部音频”供学生不间断学习,并进行网络打卡作为平时成绩。
结合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分发五篇有关本堂课的思政内容的艺术文献进行阅读,并体会【每日一习话】的意义,在合唱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中体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文化内涵。
思政与艺术文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