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引导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程育人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优秀案例,现面向全校师生推介!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简介:
王攀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教科书研究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教科书研究方法论》、《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走出“盒子”的教与学》等多部,参编大学教材《课程论》、《现代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多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中文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案例名称:“观察法”大单元教学实践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掌握“观察法”的知识。能够了解观察的内涵、特点、类型、工具与实施过程。
第二,运用“观察法”做研究。能够围绕着研究问题,灵活运用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进行教育资料的收集、分析与研究。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第一,基于观察法学习推进专业课思政育人。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收集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研究目的,借助辅助工具或自身感官,直接从实地情境中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分为结构型观察与非结构型观察两种类型。观察法的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意识与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扎根教育实践问题,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基于结构型观察形塑学生科学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能够把握结构型观察定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特征,在开展结构型观察过程中进行统计分析和获取量化数据、形成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科学研究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必须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第三,基于非结构型观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学生能够把握非结构型观察描述性、生成性、人文性的特征,在开展非结构型观察过程中依据教育现象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自然观察和定性分析,形成研究结论,理解在实地调查中运用非结构型观察需要经历“面向事实本身——形成他者视角——加强自我反思”的过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案例思政教学设计具体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展开。
一、学习目标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思政目的是,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德性伦理与思想方法,转化为独立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与素养,进而形成科学意识与人文精神。“观察法”需要3-4课时,其学习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观察的内涵、特点、类型、工具与实施过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围绕着研究问题,灵活运用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进行教育资料的收集、分析与研究。
3.价值目标:学生通过运用结构型观察与非结构型观察开展研究,扎根教育实践问题,厚植家国情怀,养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意识,形成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研究意识,涵养尊重个性、关爱生命的人文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动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观察法”由观察法概述、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这三部分内容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应围绕课程思政学习目标,以问题为引导,结合学生所学不同课程内容及其专业特点,聚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最大化实现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的协同效应。
1.在“观察法概述”部分,利用故事案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这部分主要涉及观察法的内涵特点与价值意义,通过结合国内外经典的故事案例,让学生理解与把握观察法的重要性。比如,①关于孔子的观察故事。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②关于达尔文善于观察的故事。达尔文认为自己只是具有中等水平的本领,他说:“我超过常人的地方在于,我能够觉察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精细的观察。”可见观察对于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③关于《华盛顿邮报》的社会实验。《华盛顿邮报》力邀约夏·贝尔做了一个社会实验。2007年1月12日,一位中年男子站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他的面前放着一顶朝上的帽子,看上去应该是一个街头艺人。在演奏的45分钟里,有1000多人从他面前经过,其中有7个人驻足听了一会儿,其他人都平静走过。第4分钟他收到了第一块钱。最后有27人给钱,他共收到32美元。这位男子的名字叫约夏·贝尔,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巴赫难度最大的作品,所用的小提琴是1713年制作于意大利的世上最名贵的小提琴之一,价值350万美元。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演奏的曲目与今天相同,平均票价200美元,还供不应求。第10分钟,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离去,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被父母硬拉着离开。案例说明: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演奏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通过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应基于日常教育现象,研究应扎根教育现实问题。
2.在“结构型观察”部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早期的定量观察研究起源于美国,研究者在教育观察领域研发了一系列规范、技术与工具,提升了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引导学生运用弗兰德互动分析方法进行教育资料的收集、分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选题,创造性地开发定量分析的观察工具,收集分析资料与开展教育研究,形成科学客观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科学是解释经验现象的一套系统方法,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法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不断推进教育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增长。
3.在“非结构型观察”部分,运用名人实地研究案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非结构型观察要对研究对象的文化进行细致地、动态地、情境化描述,要求研究者参与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运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描述对特定教育生活及文化的理解。比如,恩格斯长期深入工厂和工人居住区,在自然情境下使用实地调查和解释的手法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现状进行了细致描写和分析,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936年暑假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苏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后,完成了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这本书成为理解人类社会方面的一项卓越的科学成就;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和特罗比恩岛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艰苦的实地研究,完成了七部专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3700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跟踪记录,针对每个孩子写下了大量的观察日记和教学笔记;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采用日记的方式从他的大儿子出生之日起,连续写下了808天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引导学生要掌握非结构型观察的方法,扎根中国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实地研究。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运用提问、讲授、讨论、练习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借助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超越浅表的知识符号学习,开展深度学习,深入知识内在的本质逻辑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完成由“主体性”到“对话性”到“协同性”再到“反思性”的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习与研究同步,依据教育研究过程设计和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贯穿于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研究体验,以教育研究实际过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把方法的教学以严格的逻辑严密地组织在研究过程之中,并期望学生养成一种研究的态度。观察法的教学强调课堂练习,“即学即练、即练即成”,要求学生在课堂有效掌握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同时,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分别运用两种观察法收集资料,完成一项完整的教育研究报告。
3.创新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微课、微信和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传统教育研究方法分析数据的方法较繁琐,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分析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为此,努力将教育研究最新的技术工具应用于课程教学。在讲授观察法时,对传统弗兰德互动分析(FIAS)进行了有效改进,通过研发弗兰德斯互动(iFIAS)辅助分析工具,研制移动版iFIAS采样编码、分析程序,让学生运用手机或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分析,大大简化iFIAS的分析过程,提高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
1.在结构型观察部分,教师播放中学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等移动设备、运用iFIAS辅助分析工具,对该教学视频开展弗兰德互动分析。环节一:iFIAS辅助分析工具对教学视频中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编码记录;环节二:通过使用 iFIAS 分析工具进行各项统计分析,计算出教师语言比率、学生语言比率、课堂沉寂比率、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例、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例。根据计算结果描述和分析这堂课的基本结构和教师倾向;环节三: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形成“科学意识”是本次课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点。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它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可以一步步排除认识过程中从实践活动抽象为理性认知带来的偏差。也就是说自然科学方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一种对经验材料自组织的过程和理论自我改进的机制。它的运用保证了即使我们从不完备的经验材料和不正确的假说出发,也可以一步步做到使材料变得完备,并使理论趋于正确的过程。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其建立了一整套相当有效和成熟的观察记录方法与分析规则,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测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
2.在“非结构型观察”部分,在课堂上播放一节中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让学生做观察记录。环节一:赏析案例。在观察教学视频之前,让学生赏析优秀的田野笔记案例,一边阅读案例,一边思考:如果观察一节课堂教学,我们究竟应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呢?环节二:观察和记录教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同时开展非结构型观察。环节三:分组讨论。大家通过对这节教学视频的观察,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学生可以通过生生互评,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每个人从不同的观察维度出发,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完成一份完整的非结构型观察记录。环节四:小组展示。每组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非结构型观察。
形成“实事求是”“从实求知”的科学态度是本次课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在教育研究中要避免两种倾向:其一是直接运用西方理论与方法描述解释中国教育问题;其二是用中国学校教育的数据材料套用西方学者的理论。扎根中国实际、立足本土文化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出发点,科学的教育研究知识来自于实际的观察和系统的分析。开展非结构型观察,可以树立“从实求知”和“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助于认识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了解我国教育变革的现实问题与困境,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学校教育问题和推进教育改革。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是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必修课程,服务于师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未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门理论性、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具体包含家国情怀、学术素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研究伦理等六大思政元素,要着力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教学评价与学习成效等各环节体现思政元素与育人要求,确保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可参照以下的检视表,自我检视“观察法”教学在课程思政维度上的涵盖面;或以此作为了解教师在教授“观察法”时能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观察法”课程思政检视表
课程内容 |
思政要素 |
实施方式 |
||||||||
家国情怀 |
学术素养 |
科学意识 |
创新精神 |
人文关怀 |
研究伦理 |
案例教学 |
实践体悟 |
价值对话 |
合作研究 |
|
非结构型观察 |
√ |
√ |
√ |
√ |
||||||
结构型观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