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首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中,我校《教育原理》、《古希腊罗马史史料与史学》和《植物生物学》三门研究生课程入选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课程授课教师和团队被评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为发挥示范课程和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现向全校师生推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一、课程组织概况
课程名称:教育原理
课程负责人:蔡 春
蔡春简介: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讲专业基础课《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为硕士生、博士生讲授《教师教育原理》、《智能教育学原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主持国家哲社重点、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北京市重大等多项重要课题,出版《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教育人学导论》《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等学术著作。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教学奖。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和大学MOOC课程《教育研究概论》。
教学团队:蔡春田汉族、陈正华、胡萨、荣利颖、罗爽、何颖、高洁
《教育原理》教学团队主要由教育学原理专业教师组成,团队成员都毕业于国内一流高校,均拥有博士学位,90%具有高级职称。老中青结合,平均年龄42岁,年富力强,很有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四化”理念,强调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同向而行,具有良好的课程思政基础。团队成员1人曾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2人曾获得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多人多次获得校优秀主讲教师。团队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各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成果突出,在教育学院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起到较好带头示范作用。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全日制、非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和学术型教育学硕士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情怀的养成具有原理性、奠基性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其课程思政的旨趣与方向是“化”,即“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此基础上,真正将课程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其关键在于让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本课程将培养教师拥有“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教师的专业文化与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
●求真:建立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与职业信念
●立德:形成教师的专业承诺与为师之道
●敏行:演练教师的专业意识与形成实践智慧
●素养:养成教师的专业素养
●自我:培养教师的专业认同
●文化:培育教师的专业文化与营造良好师风氛围
(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供给
●元素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领课程目标
●专题式:聚焦课程思政专题问题,深化课程理解
●案例式:研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活化课程方式
●线索式:梳理课程思政内在线索,优化课程体系
●赋值式:赋值课程以思政意义,升华课程内容
●拓展式:拓展课程思政资源,丰富课程形式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在确立《教育原理》课程思政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在持续教研中深化并统一了对本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认识,本教学团队初步构建了“系统对接、有机融合、主体驱动、全程评价”的四维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系统对接课程教学目标、思政教育要求和人才岗位需求,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整合。
●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精细化构建课程思政内涵融入教育内容的有效机制。
●构建“主导-主体”课程思政教学结构,探索知情意行全方位发展的启发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多渠道推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构建课程思政学习的全程评价。